汽車巨頭遭遇轉型陣痛,能否避免“諾基亞式”失?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楊璐
裁員降本、縮減開支……困擾大眾汽車集團的問題,正越來越多。
10月27日,據德國《經理人》雜志報道,大眾汽車集團希望在軟件部門CARIAD裁員2000人,董事會在10月25日的會議上批準了該計劃。
11月3日,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大眾汽車已停止招聘新員工,以節省開支,至于招聘凍結期有多久,公司發言人表示“直到另行通知”。
11月13日,《商報》稱,大眾汽車可能會削減行政人員職位,到2026年,行政人員成本將減少五分之一。
裁員和降本背后,這一汽車巨頭的市場表現和經營業績正面臨考驗。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大眾的市場表現在2020年陷入低谷,此后銷量一路下滑。2018年、2019年的全球銷量超過了1000萬輛,2020~2022年,銷量分別是920萬輛、860萬輛、830萬輛。
自2018年來,大眾新能源車型占總銷量的比重在增大,但與比亞迪和特斯拉相比,差距仍然懸殊。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大眾的電動車全球銷量為53.15萬輛,占總銷量的7.9%;特斯拉全球銷量為132.4萬輛;比亞迪全球銷量超過了200萬輛。
在營業數據方面,據公開數據,大眾集團第三季度的營業銷售回報率(Operating return on sales)僅為6.2%,前三季度營業銷售回報率為6.9%,低于“超過10%”的長期目標。據公開報道,大眾汽車首席財務官阿諾·安特利茨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公司對自身的盈利能力并不滿意,第三季度的表現也落后于雄心勃勃的目標。
種種跡象表明,作為汽車行業“巨無霸”式的存在,大眾汽車集團正遭遇行業轉型期的各種“暗礁”。
基因重組:追趕特斯拉
大眾傳出的一系列裁員舉措與降本息息相關,首當其沖的是CARIAD。
CARIAD是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子公司,其前身是大眾汽車軟件事業部,于2020年成立,由當時的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創立。CARIAD成立的初衷是在軟件賽道追趕特斯拉。大眾汽車集團前CEO迪斯曾多次稱贊馬斯克,2022年在英國《金融時報》舉辦的汽車未來峰會上,他承認競爭對手特斯拉的表現強于預期。
也就是這一年,特斯拉向全球共交付了131.39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0.3%,毛利率高達25.6%。對于平均毛利率在15%左右的汽車行業來說,特斯拉帶來的影響是顛覆式的。
在大眾內部,迪斯對特斯拉的贊賞似乎并不被員工們買賬,一位大眾內部人士對《財富》雜志表示:“一開始可能有幫助,但一段時間后,在談論自己的成就的同時贊揚馬斯克,會打擊團隊積極性!
實際上,大眾的追趕之路也顯得吃力。財報顯示,CARIAD在2021年虧損13.32億歐元,2022年虧損擴大到20.68億歐元,兩年虧損34億歐元。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表現則給傳統車企巨頭們上了一課。例如,豐田汽車在2022年銷售1048萬輛,利潤253億美元;大眾汽車全球銷量為830萬輛,營業利潤為225億歐元。特斯拉同年僅銷售130萬輛,利潤達到126億美元,已接近豐田汽車和大眾汽車的一半。
在產品技術層面,進展也不盡如人意。
車機方面,大眾ID.系列電動車的系統軟件故障受到車主詬病,去年底網上流傳一封“上汽大眾ID.故障維權群全體車主”發布的《致上汽大眾的一封信》,信中指出,上汽大眾ID.系列車型出現車機頻繁斷網、大小屏幕雙黑、功能失效等問題。
此外,內部研發進度也不及預期。有媒體報道,大眾監事會在2022年5月的一次會議中討論,認為是 E3 1.2、2.0電子架構的延遲導致奧迪 Artemis、保時捷 Macan 純電版等項目的延誤。原本E3 1.2架構計劃在2023年在奧迪和保時捷的PPE平臺上使用。
至今,對于E3架構的具體落地時間,大眾汽車方面并沒有對外明確。
集團換帥:開啟新一輪變革
作為大眾汽車集團的昔日掌門人,迪斯被視為電動化進程的堅定推動者。
2018年4月,迪斯成為大眾汽車集團CEO。第二年,迪斯把當時集團的Together 2025戰略進行升級,提出Together 2025+戰略。據公開報道,從2020年開始至2024年,大眾集團在電動化、數字化、混動化三個領域共投資600億歐元,其中330億歐元投入電動化,270億歐元投向數字化和混動化。
2021年,迪斯把“Together 2025+”戰略改為“New Auto”,提出12項目標,把CARIAD放在了第二位。這意味著在智能電動轉型中,CARIAD的位置舉足輕重。
但在2022年7月,距離迪斯任期屆滿還有三年時,大眾集團發布公告稱,迪斯將于8月底離職。有公開報道稱,最終迪斯的下臺與CARIAD的表現有關!癈ARIAD在他的任期內成立,但遠遠超出了預算,并且在推出新軟件平臺的目標方面也落后了數年!
2022年9月,大眾汽車集團迎來新掌門人奧博穆(Oliver Blume),他上任后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治理CARIAD。
跟前任CEO迪斯不同的是,奧博穆從1994年做實習生開始就一直在大眾任職。作為大眾汽車的終身員工,奧博穆也是保時捷品牌的負責人,該品牌與保時捷-皮耶希家族關系密切,他在處理公司派系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這可能會讓大眾總部沃爾夫斯堡的爭論少一些。
奧博穆把12項目標改成了“十點計劃”,CARIAD仍在其中,但把“中國市場戰略”和“北美市場戰略”提前后,CARIAD被排在第五位,隨之是對它的組織人員大調整。
2023年5月,奧博穆調整CARIAD領導層,由彼得·博世接任CEO一職。彼得·博世自2017年起就擔任賓利品牌董事會成員,負責生產制造業務,主導了賓利的“Beyond 100戰略”——賓利承諾在2030年實現全系產品純電動化。同時,他還是Scout汽車董事會成員,深度參與了純電動R-SUV及皮卡制造的北美業務。
年初硅谷大規模裁員時,CARIAD首席人事官Rainer Zugehoer表示:“他們解雇,我們雇用,我們在美國、歐洲和中國都有數百個空缺職位!
9月,CARIAD迎來一位硅谷人才——桑杰·拉爾(Sanjay Lal),主管CARIAD的軟件中心。拉爾之前在美國造車新勢力Rivian擔任副總裁,負責軟件開發,也曾在思科、谷歌就職。他還擔任過特斯拉工程總監,在汽車軟件領域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
彼得·博世在采訪中表示,拉爾是所有人都期待的人!八擒浖x車輛的真正專家,我們將與他一起為大眾品牌和大眾集團打造競爭優勢!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CARIAD在9月份剛招聘了一撥新人,并重新裝修了辦公室。
然而好景不長,10月底有CARIAD供應商對《中國企業家》表示, CARIAD暫停了對接他們的電子電氣項目,啟動時間暫未通知。
同是10月底,傳出了CARIAD擬裁員2000人的計劃,但這一舉措實施起來充滿阻礙。
“在大眾這樣一個巨無霸企業里,體系臃腫,人員眾多,機構繁雜,要落實和實施多而深刻的變革必定會觸犯到很多人的利益,最大的反對者就是工會!币晃辉诖蟊娖嚬ぷ魇甑膯T工在社交媒體上這樣表達對大眾轉型的看法。
《經理人》報道也提到,大眾汽車集團的工會發言人對“裁員2000人”的計劃表示:“不接受這種全面裁員的方式。從結構和任務上看,目前還沒有具體的信息說明哪些崗位應該被削減!
據悉,該計劃仍需獲得勞資委員會的批準,而勞資委員會已就工人的就業保障進行了談判,直至2025年中期。
德國初創公司Lendis的戴安娜·斯托萊魯 (Diana Stoleru) 對路透社表示:“德國的官僚主義對于大多數高質量人才來說,絕對會望而卻步,特別是如果他們不會說德語!
難題求解:打造朋友圈
為了加快轉型步伐,CARIAD一方面調整人事高層,一方面尋求外部合作。大眾方面也放棄了完全自研的想法。奧博穆認為,針對軟件開發的宏圖,放棄一些自主研發的部分改為外包,可以加快開發的速度。
2022年4月28日,CARIAD發布中國戰略,CARIAD中國子公司正式成立。據了解,這也是其在歐洲之外建立的第一家子公司。
當年10月,CARIAD中國宣布和AI芯片公司地平線合作,二者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開發本土軟硬件技術解決方案。大眾汽車集團計劃為本次合作投資約24億歐元,持有合資企業60%股份,創下大眾進入中國以來最大單筆投資。
剛結束的進博會上,CARIAD中國稱該合資公司目前籌備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年底將在北京落地。此前有報道稱,地平線CTO黃暢已經帶著百余人進駐合資公司了!拔覀兊暮献麝P系最重要的是速度,第二是成本!盋ARIAD中國CTO孫偉表示。
“速度”在CARIAD中國介紹公司進展時多次提到,其承擔的轉型壓力顯而易見。
CARIAD中國方面透露,在2025年、2026年會有 L2++的程序與產品面世。孫偉在進博會期間對媒體表示,對于純軟件的產品,會在今年、明年陸續推向市場,“但涉及到硬件變化的,研發周期會稍微長一點,所以會在2025年、2026年陸續推出”。
與中國國內的智能化頭部車企相比,大眾的時間表已經晚了幾年。
據國內主機廠的公開表態:小鵬汽車2025年起,將向全面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進發;理想汽車將于2025年實現高速路和封閉道路下的L4級自動駕駛。
對此,CARIAD中國CEO常青稱,“CARIAD與地平線的合作,從功能開發的角度可以很快。與地平線的合作研發以中國市場為主,但適配的是全球化的底盤,在產品匹配時要和全球平臺進行聯系。所以從平臺化開發的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需要的時間稍微長一點!
東吳證券指出,2023~2025年是汽車行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時間窗口,這場淘汰賽將是快速迭代,剩者為王。
為了不在這波轉型中被淘汰,大眾不斷伸出“橄欖枝”,打造朋友圈。除了地平線外,今年4月13日,軟件廠商中科創達宣布將與CARIAD在中國建立一家合資公司,主要專注于智能互聯和信息娛樂系統領域的軟件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發與測試。中科創達與CARIAD將分別持股51%和49%。
7月份,小鵬汽車與大眾汽車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就戰略技術合作簽訂框架協議,雙方將聯手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兩款B級純電動汽車,大眾汽車集團還宣布將向小鵬汽車投資約7億美元,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
11月初,大眾的朋友圈再添新成員——CARIAD中國宣布與手機廠商vivo成立“手車互融聯合創新實驗室”,專注智能手機與智能汽車領域的互聯創新和長期合作。
不只是大眾,傳統汽車巨頭的轉型均面臨類似的難題。對他們來說,在內部推進電動化與智能化進程,不僅是轉型之戰,更是生存之戰。
參考資料:
《64歲的迪斯,拗不過85歲的大眾》,未來汽車日報
《德國經濟低迷,大眾汽車電動化戰略受到密切關注》,彭博社
《大眾三季度盈利不及預期 將進一步削減成本》,中國經濟網
《從迪斯到奧博穆》,汽車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