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已經一周年。作為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組成部分,個人養老金制度對于拓寬居民養老收入來源、推進養老金融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直備受市場關注。一年來,個人養老金試點工作情況如何?面臨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優化空間?記者對此進行了調研采訪。
推進穩妥有序
2022年11月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原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了《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標志著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實施。
“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一年來,開戶人數迅速增長,產品數量越來越多,取得了明顯的發展成效!敝袊]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在試點過程中,監管部門對個人客戶積累養老金的服務需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金融機構在產品研發、客戶營銷、客戶服務等方面積累了經驗,為后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用好成功經驗、推動個人養老金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落地進一步推動中國居民養老意識發展。自去年11月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先行城市(地區)正式實施以來,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持續增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達4030萬人。富達基金聯合中信銀行和華夏基金近日發布的2023年《中國居民養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顯示,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一年來,中國居民對于個人養老金制度以及養老財富規劃的認識有所提升,近七成(68%)受訪者表示對個人養老金制度有所了解,已經有養老財富規劃的人群占比相較上年也上升了5個百分點!耙荒陙,個人養老金獲得社會廣泛關注,其普及的過程是一次生動高效的養老宣講!比A夏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實施開始,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各級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各類企業積極推動政策宣貫,借助線上線下宣傳服務陣地,讓民眾更好了解相關政策,獲得高效優質服務。
個人養老金“貨架”上的產品也在不斷擴容,進一步滿足參與人差異化養老投資需求!掇k法》明確,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截至今年10月底,個人養老金產品合計739只,含465款存款產品、162只基金、93款保險產品、19款理財產品。在市場人士看來,各類金融產品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同時在風險收益方面具有顯著差異,可滿足不同風險偏好人群養老投資需求。
“繳費冷”難題待解
值得關注的是,與過去一年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繳費冷”現象正逐步凸顯。在記者的采訪中,產品收益不及預期、支取不靈活、購買產品渠道不暢通等被認為是造成個人養老金“吸睛不吸金”的主要原因。
麥肯錫8月份發布的《中國養老金調研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個人養老金普及率高但購買率偏低,國內居民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了解度已達80%,但是實際購買率僅為8%。其中,從了解到開戶的轉化率為45%,而從開戶到最終購買的轉化率僅為23%!吨袊用耩B老財富管理發展報告》也顯示,真正開始實施養老儲備計劃的受訪者不到三成,養老投資行為偏保守、投資短期化等傾向阻礙了國人的個人養老金儲備進程。
有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盡管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數量較為豐富,但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明顯,同時又受到代銷渠道限制,居民在開立的個人養老金賬戶中可選擇的金融產品范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實際繳費金額。
同時,個人養老金產品收益與投資者預期的差距也降低了繳費熱情。以個人養老金基金為例,在今年股債市場整體表現欠佳的背景下,截至9月末,市場上九成產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這對于以追求收益穩定為主的個人養老金投資者而言,無疑會降低其購買熱情。
業內人士表示,在現行政策下,除了達到國家規定的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外,參與人積累的資金必須長期鎖定在個人養老金賬戶中,不能提前支取。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產品的靈活性,也讓一些對資金流動性有較高需求的居民不敢輕易繳費。
對于如何進一步促進繳費和購買產品,華夏基金有關負責人認為,一是針對不同收入群體分類施策,有效發揮各類制度的激勵作用。對于目前低收入群體,要聚焦解決制度吸引力問題,如通過全程免稅、財政補貼等方式調動其積極性。二是促進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融通,提升賬戶的便攜性。年金和個人養老金都采取個人賬戶積累模式,都是屬于個人的補充養老金融儲備,兩者之間具有共同的屬性和作用,具備打通的可行性。三是不斷豐富產品供給,適配個人養老金多樣化配置。加大產品設計與開發創新力度,為參與人提供豐富的配置選擇和投資工具。四是持續優化客戶服務與陪伴,引導形成科學養老理財觀念。五是增強特殊情形下提取的靈活性。建議允許在重大疾病等特殊情況下,可以有限度提前支取,并明確補稅、歸還的規則,提升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彈性。
制度完善仍有空間
在多數受訪人士看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出是我國養老體系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體系中非常關鍵的一環!皞人養老金制度的設計吸收了很多海外養老金發展的成熟經驗,整體的框架和理念都是非常先進的,比如個人賬戶制、稅收優惠政策、給予個人投資選擇權等都是該制度的亮點!睆V發基金相關負責人說。
但同時我國個人養老金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產品類型、制度設計、宣傳投教等方面仍有進一步優化空間!耙行苿觽人養老金更好發展,首先需要繼續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強化投資者教育,讓更多的群體了解個人養老金;其次需要強化政策引導,比如研究提高年度繳費上限,在稅收遞延的同時對投資收益予以免稅,通過補貼的方式吸引無法享受稅收遞延優惠的群體參加個人養老金;最后金融機構需要提升投研能力,綜合兼顧個人養老金投資安全和收益需要,創新更多產品!眾滹w鵬認為。
華夏基金相關負責人建議,金融機構要加強服務融合。各參與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協作,共建金融服務養老保障生態圈,發揮各類金融機構資源稟賦優勢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在服務個人養老金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實現金融機構自身發展。同時,提高養老投資顧問專業作用。個人養老金投資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的特點,參與過程需要一定的金融素養積累,普通投資者難以從容應對。應大力發展養老投資顧問,基于買方視角,打造投、教、顧一體化的養老投顧服務解決方案,形成養老服務閉環,解決養老投資痛點。
在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方面,廣發基金相關負責人建議,在養老目標基金的投資標的方面,養老目標基金實現多元化資產配置依賴底層基金的發展,一些細分品種未來仍有擴容潛力,期待行業通過子基金的產品創新為養老目標基金提供更豐富多樣化的底層配置工具。
此外,還有市場人士提及,為進一步提高居民參與度,未來或許可以進一步探索打通養老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設立合格默認投資選項模式。另外從制度設計角度,可以考慮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合格默認投資制度,即養老金計劃參與者未對賬戶的投資做出選擇時,資金默認投資指定范圍內的金融產品,進一步提高居民參與度。 (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