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sx3ya"></button><rp id="sx3ya"></rp>

      1.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嚴打非法薦股、黑嘴等行為 涉非自媒體賬號及APP成重點排查對象

        2023年04月28日 10:01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周尚伃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新媒體的普及,股市“黑嘴”、非法薦股、假冒仿冒證券經營機構和人員的非法證券活動屢見不鮮,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也對證券經營機構的名譽造成影響,擾亂資本市場正常秩序。

          近日,中證協要求券商全網排查填報證券領域涉非(非法證券活動)信息,重點排查假冒仿冒證券經營機構和人員等涉非自媒體賬號和APP。違法信息填報主要為涉非網站或APP名稱(包括鏈接及下載地址)、網絡平臺、涉非活動表現形式、涉非活動截圖索引、公司名稱、違法活動類型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券商及證券投資咨詢公司需要注意填報核實信息,以免誤刪信息、誤封賬號。

          重點排查

          涉非自媒體賬號和APP

          2022年12月1日,中央網信辦秘書局、中國證監會辦公廳印發《非法證券活動網上信息內容治理工作方案》,對于治理非法證券活動網上信息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工作目標是通過各地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2023年3月底前,現有網上涉股市“黑嘴”、非法薦股的信息、賬號和網站平臺得到基本處置。2023年6月底前,證券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的要求得到落實,網上證券信息內容明顯改善,非法證券活動多發頻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以來,中證協官網顯示,券商通過官網發布的“關于警惕不法分子假冒與xx券商合作進行非法證券活動的聲明”就超過了百條,除涉及券商母公司外,還涉及券商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子公司(主要為另類投資子公司)等,重點排查涉非“自媒體”賬號和APP

          有券商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上述不法分子進行仿冒假冒行為后第一時間選擇報警,公司層面也會走法務程序起訴假冒仿冒的相關機構和人員!

          一直以來,非法證券活動不僅對投資者的利益帶來極大損害,也會對券商名譽造成嚴重影響。中證協也已經發布了114期非法仿冒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機構黑名單。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假冒仿冒證券經營機構和人員進行非法證券活動擾亂了證券市場正常的經營秩序,會進一步導致‘誠信株連’。如果非法活動構成犯罪的,相關證券經營機構及人員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監管部門也應加大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既要加強投資者的法律教育,讓投資者樹立安全、理性投資的理念,也要加大對涉嫌侵害投資者權益的行為人的教育力度,讓他們慎獨自律、擇善而從、改惡向善!

          涉非形式持續翻新

          投資者謹防上當受騙

          據記者梳理,目前主要非法證券活動“套路”包括誘導入群、非法薦股、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非法代客操盤、誘導投資者下載非法APP交易軟件進行交易,并欺騙投資者將資金轉賬至非法資金賬戶等。

          具體來看,第一步,誘騙入群。不法分子首先會假冒仿冒券商及工作人員(盜用工作人員照片、盜用公司LOGO等)名義哄騙個人投資者加入炒股QQ群、微信群(或通過電話、微博、網絡平臺等方式)。第二步,非法薦股。冒充分析師或經濟學家進行股票推薦,此時,群里或會出現“托”配合發布“買入截圖”引誘投資者;同時向投資者散布虛假證券信息、以非法薦股的名義開設所謂的內部培訓班,誘騙投資者錢財,賺取不法利益。第三步,搭建虛假交易平臺。誘導不明真相的投資者通過QQ群、微信群等下載交易軟件進行虛擬交易詐騙(通過不明鏈接或二維碼下載非法APP),騙取客戶信息、誘騙客戶劃款等形式實施騙取投資者資金的詐騙行為。

          近年來,市場中涉非形式也在持續翻新。例如,有不法分子以某公司破產向消費者退費為由,聲稱“消費者可以通過買債的形式拿到退款”,假冒券商名義從事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的情況。還有未取得相關證券期貨業務資質的機構發布證券期貨產品廣告,其本質上是實施非法薦股、虛假發行“原始股”、非法配資等非法證券活動。

          券商提示投資者,在接受有關機構或個人提供的證券投資咨詢服務之前,應關注四方面事項:一是查看該機構或個人是否已取得證監會或中證協頒發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執業資格證書,必要時可向證券監管部門核實,謹防上當受騙;同時,可以通過中證協官方網站公示查詢證券公司真實信息。二是通過正式渠道了解其業務經營方式是否合法。三是自覺抵制不當利益的誘惑,不要存在僥幸心理、輕易向第三方轉款。四是如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應第一時間通過法律渠道維護自身權益。

          “假冒仿冒證券經營機構和人員進行非法證券活動構成了對投資者的欺詐。投資者需謹記四點:明明白白看廣告、認認真真簽合同、淡定從容存證據、依法理性去維權。同時,對于投資者來說,自我保護是最有效的保護,一定要保護好‘錢袋子’,不要沖動投資!眲⒖『Qa充道。

        (責任編輯:何欣)

        嚴打非法薦股、黑嘴等行為 涉非自媒體賬號及APP成重點排查對象

        2023-04-28 10:01 來源:證券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女人18的毛片一级毛片,女人18毛片A级毛片成年,女人18毛片在线看,女人18片毛片。,女人18片毛片免费

        <button id="sx3ya"></button><rp id="sx3y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