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鐘超3000個快件進入寄遞渠道、平均每天有7億人次與快遞接觸……時下,收發快遞已是無處不在、無人不用的生活場景。郵政快遞業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連接千城百業、聯系千家萬戶、連通線上線下,在貫通經濟流通大動脈、暢通民生微循環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報紙原文】
作為我國基礎雄厚、體系完備、輻射面廣、享譽海內外的產業,china“made in China”的故事在新時代如何鋪展?經濟日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陶瓷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大而不強的現狀有待改變,只有處理好“新與舊”“內與外”“高與低”“制與智”“灰與綠”的關系,才能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報紙原文】
2022年12月23日,中國寶武與中鋼集團啟動重組。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劃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兩家鋼鐵企業實施重組,是黨的二十大之后中央企業第一例集團層面的戰略性重組,對于優化我國鋼鐵工業布局、提升鋼鐵產業現代化水平意義重大。
【報紙原文】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汽集團考察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增強產業對綠色消費的有效拉動和汽車強國的創新支撐,新能源汽車具有風向標意義。【報紙原文】
當今世界充滿挑戰: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國際關系錯綜復雜,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當今世界也充滿機遇:全球科創格局正在經歷新一輪重塑,全球科創中心正逐步向東轉移。
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創新發展,多次強調,要加速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使創新成為統籌經濟發展和綠色轉型的有力支撐。
【報紙原文】
中國是大豆的起源地和原產國,大豆種植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世界第一大豆生產大國。1954年,中國大豆產量被美國超越,后又相繼被巴西、阿根廷超越,現為世界第四大豆生產國。1996年,中國從大豆凈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進口量逐年增加,對外依存度超過80%。【報紙原文】
百姓開門七件事,茶列其中。
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目前,全球有60多個產茶國和地區,茶葉年產量近600萬噸,貿易量超過200萬噸,飲茶人口超過20億,茶文化已成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消費國。多年來,我國茶產業繼承傳統、探索新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人民生活需要,已成為促進三產融合、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支柱產業。
茶,是文化,是傳承,也是財富,涉及數千萬人的生計。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多次到茶區茶企考察調研,并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那么,中國茶產業如何主動融入并服務新發展格局,做好統籌發展這篇大文章?【報紙原文】
清晨,彌散在空氣中的牛肉面香喚醒沉睡的城市。蘭州人的早晨,是從一碗牛肉面開始的。牛肉面已成為他們生活中,抑或情感上不可割舍的一部分。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黃河岸邊,蘭州市民們講起了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幽默地說,你們幸福的一個原因還有蘭州拉面。【報紙原文】
眼下,春耕生產正由南向北陸續展開,農作物用種漸入高峰。一粒粒種子將在廣袤大地生根發芽。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這是一件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
糧食安全,種子是保障;現代農業,種業是基礎。對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種業關系飯碗。種業發展水平怎樣、難題在哪,如何補短板、強優勢,怎樣控風險、促振興?
小小一粒種,牽動著人心,孕育著希望。
我國育種家數量世界第一,種業基礎研究世界一流,為何出大品種的能力卻不是世界一流?【報紙原文】
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精彩落幕,而我國冰雪產業發展則大幕初啟,期待演繹出更加精彩的樂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就像是一個彈射器,可以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飛躍式發展”。以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冬殘奧會為契機,短短幾年,我國冰雪產業隨著冰雪運動的開展而“出山海關”,“過長江”“越秦嶺”,南展西擴東進,從起步到發展,經歷著一個快速成長期。【報紙原文】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紅線是14億中國人的糧食安全底線。
2021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三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耕地保護提出明確要求: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這意味著,守住耕地紅線,不僅數量上不能減少,質量上也不能搞“變通”。【報紙原文】
誰也沒有想到,一場能源供需博弈,讓煤炭重新成為輿論焦點。
一年間,煤炭坑口價格由每噸五六百元直逼3000元大關。不僅煤價上了“過山車”,有的供電企業竟然“斷頓”,少數地區出現拉閘限電,嚴重影響生產和生活。盡管有關部門密集出臺的多項保供政策取得階段性勝利,但其暴露出的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報紙原文】